人类经济万年史170德国产业革命
「来源:|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ID:linj」
德国产业革命
从年起到年,普鲁士道路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取得全面胜利的阶段。它使德国19世纪50、60年代产业革命进入了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工业在20年发展中带来的成果比过去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德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19世纪初的农业改革使德国农村中的封建关系逐渐瓦解,许多墨守陈规的贵族纷纷破产,大部分容克转而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年3月,普鲁士政府颁布新的《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该法令规定: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的基础上,无偿取消农民一切次要的封建义务,允许农民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与土地占有直接有关的其它封建义务。赎买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交纳赎金,其赎金数额是农民向地主交纳相当于由主要封建义务折算成的货币地租额的18倍;二是农民出让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相当于赎金。-年,在普鲁士有1.30万户大农和万户小农办理了赎买封建义务的手续。易北河以东的农民为赎买封建义务而缴纳给地主的现金达万塔勒,割让给地主11.30万摩根的土地。在其它邦国,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也进行了类似的赎买。巴伐利亚和纽伦堡等德国的其它地区,绝大多数农奴赎买了封建义务变成了农民。与此同时,各邦国政府还通过法律,强行破坏农村公社,使公有土地的面积大为削弱。如年到年普鲁士的农村公社的荒地和牧场面积从万公顷缩减为万公顷。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的结果,一方面使因赎买封建义务而丧失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成为富裕农民或容克地主的农场雇工,或者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另一方面,富裕农民人数增多,形成一个富农阶层。与此同时,容克地主还继续从农民那里获取大量赎金和土地并不断扩大他们的农场。由于大量土地集中在容克地主和富农手里,在农村中形成容克地主和富农联盟。60年代,仅普鲁士就有万雇农;6O年代末,占全国农民总数71.4%的小农户只拥有耕地总面积的9%,而占农户28.6%的地主和大中农户却拥有耕地总面积的91%。
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城市规模增大、人口增多、粮价高涨,加上马铃薯酒在国外市场畅销等原因使容克地主感到实行资本主义经营对他们更为有利。因此,容克地主阶级利用在农民赎买封建义务以及50年代后国内粮价上涨条件下积累的大量货币财富,加上部分政府与私人信贷,开始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他们采用先进生产工具和优质肥料从事生产,改良土壤,同时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如甜菜工业和酿酒工业,从而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商品率增大。 -年,普鲁士小麦单产增长20%以上,甜菜单产增加了25%。容克经营的农场遍布东普鲁士。全国大农场控制了德国总耕地面积的54%,一些容克地主兴办农副产品工业或者直接投资近代工业,成为企业家。
德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是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一地主经济的改良道路。经过这种资本主义的改良,容克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的经济利益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日趋一致,因而实现统一、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他们共同的迫切要求。德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工业资本与农业大地产的密切结合,从而为加速德国产业化进程、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完成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年颁布了《财产所有者法》,保护企业主的权益;年颁布了《通用矿山法》,统一了矿山管理的法规并给予矿主一定的自治权。
进入19世纪50年代,德国产业革命以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在统一前出现了一次产业革命大发展的高潮。从年到年的20年间,德国经济发生了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5%;煤产量从万吨增加到万吨;生铁产量从21万吨增加至.10万吨;铁路线从公里增加至公里。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年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提高了23%,而消费品生产增长了9%。工厂制度在重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带动了其它工业的发展,使德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正是由于德国较快地把发展工业的重心转移到重工业领域,才使德国能够迅速克服落后状况,跻身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13.2%,仅次于英国(占32%)和美国(占23%),超过法国(占13%)而居世界第三位。
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铁路与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年德国才铺成第一条从纽伦堡到费尔特,全长仅12公里的铁路,但10年之后,在德国已形成柏林、科隆、慕尼黑、纽伦堡、法兰克福等铁路中心。尔后,德国兴起了大规模投资铁路热。在-年间,德国铁路线的长度从公里增加到公里,机车的数量由辆增加到辆,增加了7倍;货车车厢由个增加到个,增加11倍;在-年间铁路的货运量增加了19倍。铁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象征,是促进统一、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一些封建王公诸侯最初对铁路的建筑有疑惧心理,有的邦国曾采用不同的轨距,最后又不得不扒掉重建。汉诺威国王曾表示他不同意修筑铁路,因为他不想让裁缝和鞋匠旅行起来和他走得一样快。但是工业化进程以及德国战略需要使德国铁路发达起来,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各邦已基本联成了统一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在兴建铁路的同时,公路建设、内河航运和海运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9世纪中期,铁路的铺设,机床的制造,轮船以及武器的生产,迫切需要大量钢铁,推动了新炼钢法的产生。在英国工程师贝塞麦炼钢法问世后不久,年德国的西门子和法国的马丁发明了平炉炼钢法,使钢铁生产能够大规模进行,新的炼钢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年克虏伯父子发明了坩锅法,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冶金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在德国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化学工业的兴起和纺织、农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最早纺织品漂白是用酸牛奶和草木灰作为碱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蒸汽纺织机的应用要求加速这个过程。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和柏林大学的一些学者集中研究了煤焦油染料化工技术,先后合成了多种染料、香料、杀菌剂、解毒剂等,促进了德国煤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年,普鲁士炮兵军官维尔纳.西门子创办电报机制造所。50年代德国有了海底电缆,60年代铺入大西洋海底。
德国的毛纺织工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年,德国原毛进口从吨增加到18吨,而原毛出口则从吨减少到吨。年,在德国境内已经有个呢绒工厂,拥有台机械织机,但也还有手工织机约台。
年后,德国兴起创公司热,在-年间,仅在普鲁士就创立了个大公司,包括矿山公司、冶金公司、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拥有资本约24亿马克。这时,德国一些大公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例如,设在埃森的克虏伯工厂,年只有名职工,到年增加到了1人。
这一时期,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外国资本家也纷纷涌进莱茵区的工业企业,这对德国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9世纪中、下半期,德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已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体系,许多大银行、大股份公司纷纷建立。-年间,仅在普鲁士一地就产生了20个银行,它们拥有万马克的资本;在巴伐利亚出现的两个银行,拥有资本万马克;年创办了拥有万马克的达姆斯塔特工商银行;年产生了拥有万马克的柏林商业公司和拥有万马克的中德意志银行;年建立德意志银行,年又建立德累斯顿银行。银行开展对工商业的信贷作用,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银行资本也开始逐渐渗透到工业企业中,从而为卡特尔等垄断集团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显然是国家的分裂状况。19世纪30年代建立的关税同盟并没有包括整个德国;不同货币和不统一的度量衡等不仅使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难于进行,也使德国以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身份参与国际竞争遇到了困难。因此,消除分割,统一德国,是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本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化容克,拥有大片庄园,同时又开办工厂、从事证券投机。俾斯麦原来不赞成统一,50年代以后,他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大势、完成统一,才能更好地维护普鲁士君主政体和容克阶级的利益,促使德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而他成为德国统一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铁血宰相俾斯麦以一系列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配合外交权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于年统一了德国。
年后,德国工业革命进入最后完成的阶段。年普法战争的胜利不仅使德国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条件得到50亿金法郎的法国战争赔款,而且兼并了有着发达的棉纺织业和丰富的钾盐矿藏和铁矿资源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德国加速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德国统一以后,实行了以金马克为基础的币制改革,建立了中央银行,统一了纸币发行权,统一了全国的商业法规、度量衡制度和对交通运输的管理。
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也在加快;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一开始就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了大型企业;垄断组织在采煤、冶金、电气、化学、纺织等许多工业部门相继形成。
19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科技领先,国家支持和鼓励科学研究,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很多企业也建立了研究机构,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技术。德国还注意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并大力发展教育。
德国统一后,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领域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德国工业开始了跳跃式发展,不仅完成了产业革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而且成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