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权VS采邑站在相同岔路口的北魏和法兰克

北魏王朝和法兰克王国,两个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的国家,但是这两者在世界历史上确实是存在交集的,在中国历史中的北魏王朝和欧洲历史中法兰克王国就是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分叉口,就是西欧的新统一王朝法兰克采取了封建采邑制度。

然而中国古代北方的北魏王朝没有采取封建采邑制度,最终造成的就是北魏王朝没有重新进入封建时代。

尽管北魏王朝和法兰克王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将他们放在一个更大的世界政治格局中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家总是在纠结北魏和法兰克王国对于采邑制度和封建时代这个问题了,但是为何北魏没有遵循平行世界的规律,像另一个“镜子中的自己”一样采取采邑制度,进入封建时代呢?

一、采邑制度带来的差别——进入封建社会的“敲门砖”

采邑制,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是中世纪时期在欧洲社会中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就如同中国古代周天子施行的“分封制”一样,是西欧社会在中世纪早期由国王封赏给下属的臣子们可以终身享有的土地,也包括得到的除了土地之外的封赏在内,但主要还是以土地为主的一种制度。

“采邑”这一词语的意思就是恩裳,由于最初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开始提出和推行的,其拉丁文代表的是其更原始的含义,“beneficium”,表征的就是分赏出去的“利益”。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社会,其中法兰克王国就是推行这样的“采邑制”,最初是由担任法兰克王国宫相的查理·马特提出来的,这也是他在位期间施行的改革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采邑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土地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公民,都会随着国王的分赏给到接受封赏的臣属们。

这些臣属一般都是对国家有功劳的人,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接受服骑兵役的条件,可以将这些土地终生都作为自己的财富,同分封制一样,采邑制中的土地作为封赏也是不允许世袭的。

这一制度是中世纪时期西欧社会中的国家进入到封建时代的标志,在法兰克王国遍及全国施行之后,接着英国也开始施行采邑制,按照英国的实际情况,规定每一个骑士采邑供养一名骑士,为国王服役。

一直到加洛林王朝时期是采邑制发展最为鼎盛的一个阶段,随着王朝的发展,采邑制度的内容也一步一步的逐渐完善起来,然而与此同时,采邑制度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最后衰落直至终结废弛。

事实上,采邑制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先进的“发明”了,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奴隶社会的时候,查理·马特的一次改革直接将法兰克王国推入了封建时代。

除此之外,采邑制度在施行初期,在各个方面都发挥出了惊人的优势,采邑制这种制度形式对于提高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效,且由采邑制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这样的社会秩序。

对于维持社会的安稳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帮助,且臣属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就如同小国王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二、为什么北魏没像法兰克王国一样采取采邑制度?

1.北魏王朝和法兰克王国所处的政治大环境不相同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其政权是由素来被称为“匈奴”的鲜卑族拓跋珪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这个王朝的掌权者不能按照前朝的经验和视角来对待。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在建国之初对于稳定政权尤为重视,这一点从北魏时期孝文帝的改革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孝文帝的改革旨在将全国的经济从游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以及为了使得在人口数量上面占大头的汉族人口“心悦诚服”,孝文帝一直致力于创造民族大融合和天下大一统的局面,建立政权之初最为首要的事情就是稳定政权。

在一点上北魏王朝和法兰克王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然而北魏时期面临的局面确实比较动荡不安。

孝文帝作为深受以往王朝迫害和威胁的游牧民族的首领,建立王朝之后自然更希望能够将整个天下先能够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中央集权反而更加适合此时北魏王朝的政治情况,在那个时候不是同一个民族也存在许多歧视和不同。

诸如分封制、采邑制这样的下分政权的制度,不仅不会对北魏王朝政治局面的掌控产生帮助,反而还会威胁到王权的存续,上位者肯定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和威胁发生。法拉克王朝却急需要这样的措施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整顿朝纲,激励王臣们的积极性,使得下属能够更好地为王朝服务,忠诚于国王。

2.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时期欧洲历史带来的经验不同

如果我们认真的了解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北魏王朝和法兰克王国在是否施行采邑制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径,是由其内在的理由的,并非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意外。

其实,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没有王朝施行“采邑制”这样的制度,周天子时期开始的分封制同采邑制在内容和作用上大体都是相同的。

诚然,分封制在建立初期也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是最终分封的结果却是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大动乱和纷争,最终的结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动乱,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这些纷争都是分封制在后期实施的过程中弊端逐渐显露造成的。

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中,分封制留给后代王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是反面教材。有这样“血淋淋”的事实在眼前,任何一个王朝的君主都不会拿整个王朝的人民做赌注,更何况是北魏这样由拓拔人建立起来的特殊状况。

与此同时,法兰克王朝可遵循的历史足迹是整个欧洲史,中世纪之前的欧洲并不是像中国历史这样有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然而中世纪的西欧能够遵循的教材知识古罗马帝国。

古罗马帝国统治了欧洲大部分区域将近年的历史,比较特别的是,这是属于四帝共治的一个王朝,根本不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因此也不存在有分封制和采邑制这样的历史经验,在一点上,欧洲历史和中国古代史就存在了一个交叉点。

但是也有历史专家认为,法兰克帝国施行的采邑制其实就是从西罗马时期推行的一套文官制度中借鉴,加上当时法兰克王朝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出来实施的一套制度。

三、西欧法兰克王国的“采邑制”:封建时代的贵族权力分割的“由头”

许多人都认为是因为法兰克王朝推行了“采邑制”才使得其最终能够真正踏入封建社会的门槛,事实上,背后真正起到作用的就是采邑制内容中的一条:将代表着权力和地位的土地及其人民分赏给臣属们。

这样一来,首先国王的权力仍然是至高无上的,毕竟只有国王有权力封赏臣属们,这也成为许多大臣和还没有进入政治仕途的“政治家”们距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野心最为便捷的一条路径。

查理·马特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国王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招揽真正对国家有作用的人才,这些人也得到了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此外,在此之后,西欧许多国家也开始实施这样的政策。

因此在社会中衡量人们地位的就不再是王室和贵族这种出身等条件,而是人们手中拥有的来自国王的封赏,就是土地和子民,无疑,权力就是地位的表征。

最后,采邑制推行之后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社会无形中分成了一种严密的社会等级,社会秩序也由此变得像等级一样森严起来,这也是为何说采邑制的施行推动了社会中贵族们的权力分割。

四、结论

尽管如此,采邑制的弊端仍然十分明显,并非是因为中西政治环境的差异,而是其天生存在的问题十分难解决。

我们可以说造成北魏王朝和法兰克王朝最终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中西方古代时期的政治环境不尽相同,但是历史的走向虽然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以现代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北魏王朝选择了不推行采邑制,还是法兰克王国选择施行采邑制度,进入封建时代,都是在考虑探究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下,作出的对未来发展最有利的决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7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