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三世登基势力渐长,为何还如提线木偶

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

一般来说,封建时代的帝王是世俗间最高权势的象征,是封建朝代最高的统治者,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虽然如此,但政治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帝王同样属于某一个政治集团。当其所属的政治集团处在劣势时,作为该集团代表的帝王极有可能会被推倒。

因此,帝王被废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少见,西法兰克国王查理三世正是被废帝王之一。查理三世被废的原因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兰斯教士曾言,查理三世的下台之根本原因在于外戚干政。但对于这一点,很多学者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外戚干政”四字太过简单,政治变革往往包含更多的历史因素。既然如此,查理三世被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分裂与割据:西法兰克的日渐衰落

查理三世被废离不开当时西法兰克的分裂和加洛林帝国的衰败。加洛林帝国王权继承可谓一波三折,早在查理曼时期就一分为二,分别是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

查理三世祖父于公元年与世长辞,西法兰克王位传于其子结舌路易斯,也就是查理三世之父。不幸的是,结舌路易斯是个短命国王,登基加冕后才16个月就亡故。此时的西法兰克勉强算是一个完整的帝国,但随着结舌路易斯的亡故,帝国开始出现分裂的苗头。

关于帝国王权继承的问题一直是其子嗣争夺的焦点,加上尚且年幼的查理三世,结舌路易斯一共育有三位王子。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较量,长子路易三世取得法兰西和纽斯特的统治权;次子卡洛曼二世夺得阿基斯坦和勃艮第的统治权;查理三世祖父的妹夫伯叟夺得普罗旺斯的管辖权,而查理三世苟延残喘,只保留了王子的头衔,没有取得一块辖地。从此,加洛林王朝一分为三。

中央统一政权的分散解体意味着帝国的衰败,西法兰克的分裂加剧了国内贵族的对权势和利益的争夺,国内各阶级和政治团体的矛盾日益加剧。诺曼人眼看加洛林日渐衰落,于是发兵开始入侵西法兰克。面对亡国的危险,路易三世和卡洛曼二世迫于形势不得不结盟对抗外敌。

公元年,双方联军在索姆河一战获胜,赢得了结束战争的关键,但路易三世在战争中身亡。随后,卡洛曼乘胜追击,在兰斯北部彻底击溃诺曼军队。但不幸的是,三年之后,卡洛曼亦受伤身亡。

随着两位王子逝去,西法兰克王朝境内混乱进一步加剧。到此时,西法兰克具备王权合法继承权的只剩下查理三世一人。虽然如此,但贵族们并不认可这位年幼的王子,公元年,西法兰克贵族和主教们邀请东法兰克国王入主西法兰克。后来随着东法兰克国王死去,巴黎伯爵奥多取得西法兰克的统治权。

封建时代,皇权神授的观念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奥多并不具备王室血脉,无法继承西法兰克,也得不到所有贵族势力的认可。反对党在公元年为查理三世加冕,奥多无力阻止,查理顺利继承西法兰克国王之位。此时的西法兰克已然群雄林立,查理三世的国王之位摇摇欲坠。后来,查理三世与赫利罗伯特二世火拼,被他抓住之后软禁在蒂耶里堡,查理三世从王位衰落。

二、废而不杀:封建王权合法性束缚及贵族利益纠葛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封建时代君权神授的观念根深蒂固。关于以下犯上弑君夺位,被西方人奉为经典的《圣经》曾有解释:“他们立君王,却不由我,他们立首领,我却不认”。弑君夺位者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有违天意的举动,这也正是查理最后被废囚禁,而非被杀的原因。

从封建王权获取合法继承的理论视角来解析,查理三世被废与上述所谓“君权神授”的封建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其中更包含着贵族利益的争夺。

但从整个中世纪发展的历史来看,君权神授的理论仅仅是其中之一,王权的继承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王室血脉、贵族支持、婚姻、臣民选举等等诸多要素。著名学者塔西佗曾言,国王的权利存在边界,他们并不是不受限制的。

从这个角度看,中世纪王权合法性既包含宗教层次的,也包括世俗层次的。国王登基的途径除了一贯以来的和平继承即子承父位之外,贵族们还可以借助所谓“国家紧急状态”来推翻国王领立新王。

赫格纳正是这场政治风波中的“外戚”,与查理三世有着密切的联系,被其提拔至西法兰克王国的重要职位上,这触及了贵族们的利益。另外,贵族们以赫格纳非西法兰克传统贵族出身,违反辅政的传统使国家陷入紧急状态为由为借口向查理发难从而另立新王。

通过这样的方式,贵族们有了足够的理由向查理三世发难,使这次的政变出师有道。最终,以赫利罗伯特为代表的贵族取得胜利,罗伯特被推选为新的国王。

罗伯特在登上王位之后,为了使自己篡夺的王权更具合法性,效仿加洛林帝王向圣但修道院提供捐赠,以便获得所谓“神权”的认可。公元年,圣但修道院为答谢罗伯特,制作了捐赠文书送给罗伯特。在文书的开头就阐明查理三世被废的原因,指明罗伯特顺应天意废除查理。

三、内外交困:王权衰落与地方力量的崛起

西法兰克的王权更迭的困境还需要从加洛林的衰落说起,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二,帝国王权也随之撕裂成两份。分裂意味着国家整体实力的衰败,意味着加洛林王权完全的衰弱,这使得那些本就怀有异心的贵族们蠢蠢欲动,等待着时机发难。再加上查理三世的两位哥哥相继病逝,而诺曼人在外又虎视眈眈,整个王室摇摇欲坠,这是查理三世继位之后所面临的困境。

除此之外,地方势力的崛起离不开欧洲一直以来的伯爵制和分封采邑制度,这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和贵族爵位制度相似。这种制度最早根源于臣子对于王权的臣服和依附。

加洛林帝国建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贵族,这在帝国早期是有利于帝国内部稳定的举措。但随着局势的稳定,各利益集团不断发展,冲突也在加剧。随着加洛林一分为二,贵族们迎来了大发展,他们与王室的冲突愈演愈烈,王权呈现衰落的势头。

分封采邑制度和爵位制是加洛林王室获得贵族势力支持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爵位和封地维持二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这种方式在王权强势期无可厚非,但随着贵族地方势力的不断加强,贵族参政议政的机会越来越多,所占权重越来越大,加洛林王权势必逐渐衰弱。

分封制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国足参政议政的野心,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断派遣心腹入宫争夺职位,分化王权。在一次次的交锋之中,王室屈于外部贵族的威胁而不断使自己的权利丧失。

加洛林在9世纪末再次分裂为6个国家,西法兰克正是其中之一。此时的帝国王权已经极度虚弱。分裂之后,各国贵族势力不断扩张侵蚀中央王权。西法兰克后来再度分裂,地方势力割据崛起,划分为了大大小小29个公国。

到了此时,西法兰克中央王权分崩离析,已经是名存实亡,王权已经没有了震慑地方势力的能力,查理三世的登基不过是贵族们为了更加名正言顺地篡夺王权的手段而已。到了公元10世纪,西法兰克贵族已经逐渐掌握了国家重要职位,占据着大片的土地。除此之外,各地贵族在自己的封国之内建立政权和军队,王权式微已经显而易见。

查理三世被废,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内部地方势力的崛起,二者使中央王权受到冲击,这样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查理三世登基之后虽然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但却无法改变这样的困局,最后被贵族群起而攻之,从王位上摔落,西法兰克王国王权首次出现中断。

四、结语

政治变革之原因多种多样,查理三世被废不单单是“外戚干政”那么简单,其根源还在于西法兰克王权的衰落和国内地方势力的崛起,而贵族和王权的冲突则加剧了政变的爆发,“外戚干政”不过是这场政变的合法外衣。

中世纪的欧洲正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欧洲诸国内部势力崛起,割据混战不断是其常态。面对地方割据与贵族崛起的困境,查理三世无力回天,被废只是时间的问题。查理三世被废实际上代表着这一时期大部分欧洲王权的缩影,从查理三世的研究出发,或许我们能够一窥中世纪欧洲的概貌。

参考文献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

《查理大帝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