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在法兰克王国灭亡以后,为何再也没有走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中国的历史往往有一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惯性,不管时代怎么混乱,但最终都会统一,同理,一个王朝统一时间过长,也会因为各种问题分裂一段时期,进入一种统一分裂的循环和轮回。

可西方古代的历史却与中国迥然不同,自从公元84年,欧洲最后一个统一国家法兰克王国覆灭,西方就分裂为许多小国家,彼此之间和平与战争交替,再也没有走向统一。

一、天主教的推动

公元年,西欧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法兰克人在覆灭的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了另一个新的统一王朝,这是继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和西罗马帝国之后第三个统一西欧的国家。

从某种角度来说,法兰克王国既是罗马帝国的毁灭者,也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王朝的发展与更替不可避免,公元年,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时期的宫相丕平篡位夺得王位,王国迎来了新的统治者,后来的历史学家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加洛林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丕平因为个子矮小,又被成为矮相,他的姓氏为查理,儿子就是历史上在位期间大肆扩张,几乎将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了的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也在这时期,出现了恢复罗马帝国庞大版图的可能。

可在公元84年,法兰克王国灭亡后,西方就四分五裂,再也没有走向统一,而这一切与在西欧历史上占据文化霸权的天主教有些极大的关系。

早在在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之前的罗马时期,天主教就已经广泛传播,在许多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天主教会的权力始终难以在更大的层面干涉政治,教皇的实际地位更是远远不如封建君主。毕竟枪杆子出政权,权力的基础是在暴力机关的运行下得以维持。

然而,丕平为了给自己的篡位提供法理上的支持,让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认同,他将古罗马帝国晚期的首都地区的土地和人口都献给了教皇,以此来获得宗教的支持和合法性,历史上将他这一事件称之为“派平献土”。可他这一行为直接补全了天主教没有“枪杆子”不足的缺陷,将天主教变为了一个披着宗教皮的国家。

在文化上已经是霸主的天主教,加上类似于国家的政治权利和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慢慢蜕变为欧洲的无冕之王,教皇的地位开始不断上升,乃至于发展到了封建王国的领袖必须接受教皇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

特别是法兰克王国灭亡后,西欧分裂为一个个小国,封建君主力量薄弱,更是难以和掌握着大义的天主教对抗,教皇甚至对某些国家的内部事务具有一言而决的权力。公元年,德国皇帝海因利希四世就曾为了让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收回驱逐出教的决定,在卡诺莎城的雪地里,光着脚男站了三天三夜,史称“卡诺莎之辱”,教会的权势可见一斑。

在西欧历史上教权与君权的矛盾,在某段时期一直是主流,教鼓吹君权神授,而教会则对君权有着“最终解释权”,再加上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基本没有封建君主敢于反抗。对此,一个统一的的王国必然会使得君权压过教权,损害教会的利益,所以教会往往不会允许统一的王国出现在西欧。

如果出现统一的“苗头”,或者出现敢于反抗教会权威的国家或者势力,往往会被打为异端,遭到它们的针对,严重的会发动某些“圣战”来清洗相关人员,“卡诺莎之辱”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分裂的制度

法兰克王国在灭亡后,再也没有走向统一,直接原因便是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封建政治制度。

在加洛林王朝初期,查理大帝在继承王位后,继续保持对外扩张的政策。为了对臣民进行管理,查理建立了军事领主采邑制度,将土地和人口赏赐给功臣或者亲属等人管理,领主们除了拥有世袭管理这块土地的权力之外,还要承担提供军队征战等义务。

除此之外,这个制度还会造成严重的统治不稳,那就是“你的雇佣不是我的雇佣”,国王将领土分给大领主管理,接着大领主又把土地给他们的小领主管理,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可小领主们只对上层直属领导负责,再跨一级管理失衡,有时候国王也难以直接干涉。

这种制度类似与中国早期的分封制度,领主在领地内的的权力十分巨大,且没有制衡,往往会有拥兵自立的可能,造成统治隐患。

如果有一个强势且富有能力的国王,自然能够压的下这些领主,但假使国王能力不足,国内的领主们自然不把国王放在眼里,国王的命令更不会被接受,

这样的政治制度直接降低了法兰克王国灭亡西欧出现统一王国的可能性,而加洛林王朝的继承制度,更是加剧了这种分裂倾向。

公元前84年,法兰克王国最后一任皇帝路易统治时期,他的三个儿子通过宫廷政变,将路易变为光杆皇帝,后又签署的《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王国分为三个国家,也就是今天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前身。而在此之前,法兰克王国的皇帝就有将国家给子孙瓜分的传统。

法兰克王国的灭亡无疑给后来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来的王国也有样学样,使得西欧的国家越加分裂。

三、文化的多重心

谈及中国为何能大一统,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中国有一个统一的文化重心。中国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文化的基调,秦朝时期书同文、车同轨达成了文化统一的条件,汉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至此大一统,国家从此也大一统。

但西欧却不是如此,表面上天主教一家独大,看似有统一的文化。可实则不然,西欧一直是文化多重心,使得国家难以统一。

早在罗马时期,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埃及文化、两河文化,以及天主教文化等各种民族文化一直混杂,罗马帝国本身便是罗马本身的拉丁文化与希腊文化换着用,其他文化也没有规范,更没有书同文等措施,本质上没有使得文化实现统一,更不可能没有为西欧各国之间的统一实现理论上的支持,达成泛民族之间的文化统一认同。

以至于在84年法兰克王国分裂后,文化上又继续出现分裂趋势,各区域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呈现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走向新的发展道路,无端为西欧统一国家的出现增加了难度。

法兰克王国作为西欧统一王国最后的辉煌,其分裂后没有实现统一,可以说与法兰克王国的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探寻西欧的历史,从文化上发掘其根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乱。但是乱中又因为统治集团的出现,使得其存在看似稳定的秩序。

在世界文明中,西欧地区一直因为统一王国的崩裂,至今仍然分裂,这使得其对于风险抵御上,一直在野蛮和文明之间摆动,可最终还是开除灿烂且独具特色的文明之花,反过来引领现代文明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9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