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择一事,终一生京法兰台榜样

“板凳须坐十年冷,独守千秋纸上尘”,法院的档案工作向来不是聚光灯下的工作,它是日复一日的细碎,是经年累月的坚守,更是法院审判工作的坚实保障。从甲骨到简牍再到丝帛、纸张,档案工作在我国自古有之,文书档案记录了历史,让文明薪火相传。从职场“萌新”到“行家里手”,从手装线订到智能管理,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赵越在卷山案海中不忘初心,在信息浪潮中守正创新,在十五年的季节更迭、近五千五百个日夜更替中,亲历了法院档案工作的变化。

从“萌新”到“行家里手”

年参加工作的赵越,大学期间学的就是档案专业。虽说是专业对口,但提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感受,赵越总是不免回想起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的时候:“理论知识是有,但总感觉没能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知道从哪里突破。”

当时,法院的档案工作还处在手工管理阶段,卷宗的登记、统计、检索都要通过一个个登记本实现。赵越在法院的档案工作是从收卷登记、整理著录卡片和纸质目录开始的,这些工作他一干就是四年。他始终告诫自己,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赵越对档案工作也越来越熟悉,他发现这种手工方式的档案管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满足法院诉讼档案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他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的著录、检索方面的知识,与前辈老师一起,从探索用电子表格模式管理开始,不断创新,不断试错,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最终研发出适合法院工作的“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整合包括诉讼档案、文书档案在内的各门类档案,实现档案收、管、用的计算机化管理。

“想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就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基础。”十几年的时间里,赵越从一个“萌新”成长为法院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一步一个脚印见证和参与了法院档案工作从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全过程。

“每次成功查到所需材料,我的心情都十分激动。”赵越说,“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为一线提供服务,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面对电子档案,要及时转换思维模式。”在电子诉讼档案管理模式推广和实施后,赵越及时学习新理论、新要求,突破传统档案管理的惯性思维,运用自己所思所学为法院电子诉讼档案工作的开展献策献力。

让阅卷像“订餐”一样简单

过去,案件当事人或律师前往人民法院借阅、复印案卷材料,必须前往法院办事大厅通过服务窗口人工办理完成,对于跨区域特别是外地当事人,往返周折耗时费力。

“能不能让查阅诉讼卷宗像在网上‘订餐’一样便捷呢?”赵越对自己发起了新的挑战。

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提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4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