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贵士前杠内泡沫塑料当真是糊弄事儿吗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74796.html

近日一则日产贵士高速事故的视频广为流传,视频主播拿着前防护中的泡沫塑料发起质疑……

看来,汽车防护技术科普还是任重而道远,车辆拆解看什么系列还是有其价值和意义。

之前笔者根据一则事故所写的汽车前防护结构科普,分享给车友。

我们可以不懂,但可以学习。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首发于拆车坊,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

=======================

当下国内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在汽车生产设计时出现短斤缺两的现象,并且“符合国标”是部分车企常用的推搪伎俩。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能是依靠合理控制车速,避免发生事故……

  第一节:事件回顾

  年6月,一则宝骏撞树导致车身被劈开,事故造成驾驶员当场死亡的消息闹的沸沸扬扬。最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实了此事,确认事发地点在秦皇岛,或由于肇事车车速过快所致,具体事故细节等待当地交警部门的调查。

  后据有关媒体报道:当地交通部门下发《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关部门已确认事故中宝骏驾驶员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第一款,第38条和第42条条例。也就是说,引发事故原因为驾驶员存在违反信号灯指示以及超速行驶的违规操作。

  据当时另有相关报道称:有不愿具名的汽车工程师告诉记者,宝骏的纵梁采用的是Mpa抗拉强度的钢材,乘员舱前部是Mpa钢材。“然而宝骏除了前部两个纵梁之外,乘员舱有很明显空白,没有任何纵梁和横梁的加强,整个车身中部形成了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为什么事故中大树能以切割之势洞穿车体。实际上,大树只需突破前防撞梁与乘员舱前部的Mpa防线,前排乘员就完全暴露在撞击物面前。

常言说:十次事故九次快,作为驾驶员应该根据路况控制合理的车速,避免发生事故,即便发生事故,车速高低对事故后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至于宝骏撞树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否与车身结构设计有关,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来看另一则消息。

  无独有偶,不久之前拆车坊接到车友反馈驾驶宝骏撞树后气囊没有弹出的案例,详情点击《气囊不爆情有原防护结构疑隐患车友反馈》,该宝骏车友提供了事故现场及事故车的图片,我们能看到事故车前防撞梁明显变形,呈V字形状,下图为现场图片。

  该车同样是与树发生碰撞,但万幸的是,据车主称被撞断的树直径约20cm左右,另外撞击发生时车速较低,约在40km/h-60km/h之间,因此该事件仅导致车内乘员轻伤。如果这辆宝骏车速再高一点,是否会导致和宝骏撞树事件同样的后果呢?这个问题我们也先放一放,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当前一般汽车前部防护结构。

  第二节:前防护结构及各个组件简介

  上图为一张车身结构的剖体图,我们将前部防护结构单独摘开看看。

  当下各个品牌汽车前部防护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面型-保险杠皮、二级缓冲层、防撞梁、吸能盒、车身纵梁,另外还设有行人腿部防护杠缓冲层、行人腿部防护杠、行人腿部防护杠吸能盒;

2、主流型-保险杠外皮、二级缓冲层、防撞梁、吸能盒、车身纵梁;

3、简约型-保险杠外皮、防撞梁、吸能盒、车身纵梁;

4、极致简约型-保险杠外皮、防撞梁、车身纵梁。

  前部防护结构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又有什么作用呢?

  1、保险杠外皮

  保险杠外皮一是满足车型造型需要,兼具降低车身风阻系数等作用,另外针对保险杠外皮还有“5英里保险杠”的说法,即保险杠经过特殊设计,使其可以吸收每小时5英里(8km/h)以下速度所产生的撞击力,并保证车身不被损坏。再有就是车辆在于行人发生事故时,保险杠外皮能避免行人直接接触到车身防撞骨架,减轻事故伤害。

  2、二级缓冲层

  缓冲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缓冲的,一般布置在保险杠外皮和前防撞梁中间,主要在低速碰撞下起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材质多见为泡沫塑料,部分车型采用了薄金属板、也有部分车型采用工程塑料或者树脂材料等。缓冲层同样也能降低与行人发生事故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3、防撞梁

  说起防撞梁大家就更熟悉了,其材质大多选用高强钢、铝合金、少量车型采用玻璃钢和其他玻纤合成材料,这是布置在车身前端的第一道防护屏障。遇到前部撞击时,承接大部分碰撞能量,并能将碰撞能量传递到吸能盒及车身纵梁。

  4、吸能盒

  吸能盒布置在防撞梁和车身纵梁之间,主要承担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并将没有吸收完的冲撞能量传递到车身纵梁。主要材质有钢制和铝合金材料,部分车型将其设置为车身纵梁一体式结构。

  一般来说,吸能盒前端焊接在前防撞梁左右两侧,后端焊接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纵梁前端,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遇到车身纵梁没有变形的事故时,可以单独更换前防撞梁和吸能盒,降低维修成本,同时,更换原厂部件在修复后,前部防护结构的防护效果更接近原厂效果,如果吸能盒和车身纵梁为一体形式,则修复后其防撞效果和新车比,防护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般钢制吸能盒多设置溃缩引导槽,目的是让碰撞发生时,吸能盒能向预定的方向去变形,最大化吸收碰撞能量,并将碰撞能量尽可能多的引导至车身骨架。如上图所示,部分车型甚至连车身前部纵梁都设置了溃缩引导。

  5、车身前纵梁

  车身前部纵梁设置在白车身前部,是承接前部撞击能量的主要防护构件。各个车型的车身前部纵梁差别不大,相信大家也更容易理解,这里不再详述。

  6、行人腿部防护杠缓冲层

  当前配备行人腿部防护杠的车型并不多,配备行人腿部防护杠缓冲层的就更少了,其作用和前防护结构中的二级缓冲层作用相同,主要减轻行人腿部伤害。

  7、行人腿部防护杠

  行人腿部防护杠主要作用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引导人体向上运动,避免行人卷入车底加重伤害。对于车身较高的车型,该装置对于行人保护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该装置并未列为强制项目,因此大多车型并未设置该装置。

  8、行人腿部防护杠吸能盒

  行人腿部防护杠吸能盒和前防护结构中的吸能盒起到的作用相同,主要是吸收碰撞能量,并将碰撞能量传递到车身骨架。

编辑小结:

由于当下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因此上述装置并没有全部列入标准配备,更为多见的是保险杠皮、缓冲层、防撞梁和吸能盒四个部分(车身纵梁各车型都有),部分车型甚至还省去了缓冲层,虽然缓冲层对于驾驶舱本身起到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但对于行人保护方面来说作用重大。

  第三节:安全车身及案例点评

  当前各种安全车身的特点总结下来都有如下特点:

  当碰撞发生时,安全车身设置的溃缩区域能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并将未吸收尽的碰撞能量分散到车身骨架各个部位,避免或减少乘员舱的变形程度,最大限度保障乘员的生存空间,无论是车头、车尾还是车侧受到撞击时都遵循该原则。

  因此再次牵出老生常谈的话题:车身铁皮厚薄并非决定车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车身防护结构,即车身内部骨架才是保证乘员舱安全的主要设施。合理的车身防护结构不仅对于保护车内乘员至关重要,对于车外行人保护亦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网络搜索到宝骏相关车型的前部防护结构图,上图中左上应为宝骏,右上为宝骏,下图为撞树的宝骏左右前部纵梁图片,由上图中看到该车型并未设置分体式吸能盒,前防撞梁直接固定在车身前部纵梁前端的法兰盘上。

  如上图,我们能看到该辆宝骏右前车身纵梁前端焊接的法兰盘被扯下,右前纵梁变形不大,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吸能作用,也就是说碰撞能量并未向车身骨架传递,而是直接由前防撞梁弯折吸收部分碰撞能量,碰撞能量继续沿直线向后传递到冷凝器、水箱、风扇框架,直至发动机舱。

  从右前纵梁外侧来看,同样没有明显弯折情况。

  上图为左前车身纵梁梁头,我们能看到法兰盘已经和车身纵梁裂开,左前纵梁变形量同样不明显,也就是说碰撞能量也没有传递到左前车身纵梁。

  和宝骏撞树分身惨案相比,该宝骏车友赢在了车速较低方面。假如当时车速过高,碰撞能量进一步增大,那么碰撞能量有可能继续向后传递,通过发动机向后传递、突破驾驶前舱防火墙,在车身右侧将车身劈裂开来,事故后果无法想象。

  记得之前笔者说过,如果行车过程中碰撞不能避免,则建议保证%正面碰撞,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驾驶舱安全。

  如今经由宝骏这两款车型发生的这两起事故,还需补充说明:如果被撞击物为树或电杆之类能产生点状碰撞能量的情况时,则应使用车身左前纵梁或右前纵梁进行撞击,以便于车身骨架吸收碰撞能量,但在实际发生事故时,谁又能准确瞄准被撞击物呢?车内乘员依然需要靠合理的车身防护结构来保障自身安全。

  我们再来看一例其他车型事故车照片,如图所示,即便前防撞梁弯折到这种程度,其左右两端并未和车身左右前部纵梁脱开,也就是说即便碰撞能量继续加大,防撞梁也能将碰撞能量分散到车身骨架,直至防撞梁本体断裂后为止。

  综述:

  在宝骏车友反馈的这起撞树事故中,到底是因为前防撞梁太软了,没有承担起分散碰撞能量并向车身纵梁传递碰撞能量的重任呢?还是车身纵梁前端的法兰盘焊接强度不够导致被扯开,因此没有将碰撞能量分散到车身左右前部纵梁呢?这是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至于宝骏车型前部防护结构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就交给主机厂的工程师们去考虑吧。

  最后温馨提示:根据路况合理控制车速,避免发生事故才是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的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