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访欧洲红色足迹在法兰西探寻民族复兴梦的
新华社巴黎5月17日电特稿:在法兰西探寻民族复兴梦的中国青年
新华社记者唐霁
春日的一个下午,法国蒙达尔纪杉松中学放学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陆续走出学校。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馆长王培文介绍说,这里曾是蒙达尔纪女子公学,年起,向警予、蔡畅等中国勤工俭学青年中的女学生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多年前,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华大地兴起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上千名中国青年远渡重洋来到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寻找救国图强之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记者探访法国部分城市,回望中国青年在这里探寻民族复兴梦的青春岁月。
觉醒
走进蒙达尔纪独吉公园,假山水池旁矗立的告示牌上一张黑白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中是一群英姿勃发的中国青年。年7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这里召集留法学生会议,做了关于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专题演讲。
拼版照片中上图为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达尔纪独吉公园召开留法学生会议的资料照片,下图为如今的独吉公园(拍摄于年5月7日)。年7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这里召集留法学生会议,做了关于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专题演讲。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向警予等人曾请求女子公学校长的儿子勒内·迪蒙带她们去买大米。法国人没有吃米饭的习惯,他们找了很久才在到一家种子店里找到米。迪蒙看到这些平时省吃俭用的中国姑娘居然把米全都买下了,非常吃惊。这些姑娘告诉他,中国南方人习惯吃米饭。迪蒙对此印象深刻。他后来成为法国著名的农学家、环保学者。
拼版照片显示的是(左)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的女学生在蒙达尔纪女子公学合影留念(拍摄日期为至年间);(右)年5月7日拍摄的法国蒙达尔纪杉松中学。杉松中学曾是蒙达尔纪女子公学,年起,向警予、蔡畅等中国勤工俭学青年中的女学生曾在这里学习生活。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拼版照片显示的是法国蒙达尔纪男子公学。其中左上为男子公学资料照片,左下为男子公学现状(摄于年5月7日),右为男子公学(现为蒙达尔纪市政厅)及门前的“伟大的足迹”中法双语指示牌(摄于年4月8日)。至年间,几百名中国青年学生在此住宿和学习,蔡和森、陈毅等曾在此就读。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蔡和森和向警予在蒙达尔纪共同学习生活中结成革命伴侣。蔡和森“猛看猛译”多部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除了学习,他们还在这里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学生和华工运动。
法国共产党全国执委会委员萨马巴克斯评价说:“思想先进的中国青年,通过与法国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和工会的联系以及对报刊的刻苦阅读,发现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思想。”
成长
记者驱车来到位于蒙达尔纪城郊的哈金森橡胶厂,这里还保留着当年厂房的外观。从年至年,数百名中国青年曾在这个工厂工作过,其中包括邓小平。
这张拼版照片中左图为19世纪20年代“玉青松”橡胶制品厂的制鞋车间的资料照片,右上图为原“玉青松”橡胶制品厂建筑外景(摄于年6月18日),右下图为原“玉青松”橡胶制品厂建筑内景(摄于年6月18日)。从年至年,数百名中国青年曾在这个工厂工作过,其中包括邓小平。新华社记者唐霁摄
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学生莱亚·佩雷拉和同学们不久前观看了有关中国青年旅法勤工俭学的纪录片。佩雷拉告诉记者,诸多细节令她印象深刻:18岁的邓小平和工友住在简陋工棚里,每天工作10小时,周六还要工作半天,但学徒期时薪仅有一法郎……
这是3月22日在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拍摄的邓小平当年在法国的居留登记卡和工作档案卡。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长期研究蒙达尔纪的法国历史学者让-路易·里佐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国20世纪初处在激烈的时代变革和政治斗争中,各地罢工浪潮汹涌,这极大影响了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他们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很低,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困苦,在政治上变得非常敏锐。他们很快从工作实践上升到对政治的分析,被马克思主义深深吸引。”
这些进步青年,在繁忙工作间隙交流思想、分享各自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他们中的一些人自此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道路。年6月,在巴黎西郊的布洛涅森林空地上,周恩来、赵世炎等18名青年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邓小平也加入这一组织。
斗争
这是4月11日在法国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馆”拍摄的周恩来留法期间居住过的房间。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年至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4月11日在法国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馆”拍摄的周恩来留法期间居住过的房间。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年至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4月25日在法国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馆”。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年至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4月11日在法国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瓦街上的“海王星旅馆”外拍摄的周恩来头像的青铜纪念牌。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年至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瓦街有家不起眼的“海王星旅馆”,这里见证了青年周恩来旅法期间的革命生活。年,旅法多年的李建乐、杨艳春夫妇克服重重困难,买下这家旅馆。李建乐带记者参观了周恩来住过的房间,当时这个房间仅七八平方米大,更无独立卫浴,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再无空间摆放他物。
这是年4月27日在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拍摄的《少年》杂志的珍贵原刊。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这是年4月27日在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拍摄的《赤光》杂志的珍贵原刊。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年至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在此期间,他白天勤工俭学,晚上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法通讯,并发起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开展党团活动,编辑革命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邓小平、聂荣臻、陈毅、李富春等都曾在这间斗室共同工作过。
这是年3月5日拍摄的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新华社记者唐霁摄
这是年3月5日拍摄的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新华社记者唐霁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勤工俭学学生纷纷失业失学、陷于困境。年,法国当局停止发放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维持费”。与此同时,里昂中法大学的中方负责人违背承诺,将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拒之门外。
拼版照片显示的周恩来旅法期间在旅馆前留影的资料照片(左)和拍照地点现状(拍摄于年4月25日)。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年至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在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但在法国当局的镇压下,运动最终失败。留在法国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人,领导勤工俭学学生继续开展斗争,被迫回国的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人积极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之中。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左图,摄于年4月26日)和旅法中国学生在里昂中法大学内合影的资料照片(右图)。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在蒙达尔纪独吉公园,一棵中法友谊树枝繁叶茂。向警予回国后,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斗争,年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33岁。年,蔡和森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后在广州遇害,时年36岁。年,革命先辈的后代在独吉公园栽下这棵中法友谊树,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
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对记者说:“旅法勤工俭学这一次遥远的旅程,让中国进步青年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形成了救国图强的新思想,而这段历史也成为法中友谊的历史纽带。”(参与记者:刘芳、徐永春、陈晨、肖亚卓、胡雪)
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今昔法国蒙达尔纪火车站(上,资料照片;下,拍摄于年5月7日)。蒙达尔纪火车站于年通车。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3月22日,长期研究蒙达尔纪的法国历史学者让-路易·里佐在法国蒙达尔纪火车站前的邓小平广场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