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对于论文式考试重新估价,评学与评
论文式的评定,其最大的困难,在于主观性的批分,没有一致的标准,难作公的评价。于是新工具的编制,必须对症下药,以客观性代替主观性;以多数项目,代替一个问题;以学习材料的记忆,代替广泛的论述;以意义明确的短语,代替观念模糊的文;以独一无二的正确答案,代替长篇阔论的空疏描写;以考察知识的获得,代替无的放矢的漫谈;根据划一的标准批分,代替个人的偏见评价。
在这一系列的转变关键上,新式的测验乃应运而产生。关于客观性测验在美国实际应用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非常迅速,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于十九世纪末,卡特尔与法兰德,从德国冯特的实验室学习返美后,便在哥仑比亚学院,开始对于学生作实验的尝试,就为客观性测验播下了种子。
自从比纳西蒙智能量表传到美国后,客观性测验以多种不同的姿态出现。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皆风起云涌地竞用测验,从事研究,广泛实施,是以测验的编制、应用、评分、与统计上数的处理,皆已形成完备的系统。
美国自本世纪初期到现在,所编出应用的客观性测验,包括已标准化的与未标准化的,在一千种以上。就测验的性质而言,有人格测验、智能测验、兴趣测验、能倾测验、学习成绩测验等;就测验的作用而言,有预备测验、诊断测验、学习进度考察测验等;就测验的结构而言,有正误测验、完成测验、选择测验、匹偶测验等;就测验的材料而言,有语文测验、符号测验、图画测验、作业测验等;就测验实施的对象而言,有个别测验与集体测验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
这里,我们只就测验的结构来看几个例子,藉以了解学校当局对于学生学习成绩考察的情况。学校中每一学术性的学科,都有标准化的学力测验。全套施用于小学到高中,衣阿华、斯坦福、密西根、明尼苏达等大学,皆有这类标准化的学力测验,应用非常广泛。
不过,一般的学校,除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外,为着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起见,多由教师自编客观性测验,于教学告一段落时施行,藉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与保留的程度。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馈,都有相当的效果。但在编制这类测验时,不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一般所应注意的为:测验的内容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应用简洁明晰的语文,表达意义,避免生疏复杂的语句,使学生易于了解。
语句的措重在表达意义,避免双重否定或模棱两可的词语,以免学生受着文字的影响,而不易回答。测验的问题,着重知识的获得与知识的保留,考察学生是否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要点。测验内的项目,须包括所已学习的一切重要知识或原理原则。可用多种方式提出。
客观性的测验在美国,自从本世纪初以新兴的客观条件压倒了论文式的考试之后,盛极一时,各行各业的人员选择与进度考察,都以测验的结果为根据;学校方面编班分组,促进努力,指导就业等,尤以测验的手段为凭借;然而客观性测验经过大半世纪的运用高潮,实际上的弱点,逐渐显出;而须对论文式考试重行估价。
在六十年代前后,美国教育革新运动中,心理学家们对于客观性测验,有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分歧的观点。有多少明达的教育心理学家们便对于客观性测验进行分析检讨。概括起来,认为值得考虑改进的,有下面几个要点:测验之所谓客观性,只仅就评分的形式而言;而测验的内容,并无客观与主观之分。即就评分而言,其所谓之客观性,亦只避免教师的主观给予分数;但未避免测验编制者的主观意见。
客观性测验项目,为数繁多,从表面看来,似乎包罗广泛;但各项目所勘测的,乃是零星的知识,个别的事例;是以导致学生的学习,忽视课文中全部意义的完整性,与各部分间的连贯性。客观性测验中的正误式、选择式、与完成式等的答案,皆早已由编制者提出,要求学生的反应,只是记忆作用的再认;学生以再认的方式,回答测验问题,难免不趁机取巧,尝试猜测。
客观性测验中的完成式,固然要求学生自己回答,填写空白;但所填写的回答,非常简短,而且系以上下文的意义衔接为重点,而不是以学生的思考作用为核心。客观性测验在编制时,即已确定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引导学生大家的思想,对着同一方向进行,希求达到同一评定标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考作用,便束缚在这同一标准之下,而无充分发展的可能。
客观性测验既然具有这一类的弱点,于是论文式的考试,用以为学生学习评定的手段,值得重行估价。埃贝尔在他的《教育成绩测量》著作中,曾特别将论文式考试与客观性测验,在学生学业的评定上进行对比以见异同,分别优劣。
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论文式考试与客观性测验各走极端,都不适当。关于评定的方式,因为启发思维之重要性的认识,导致论文式考试与客观性测验的改革有了一个新的方向。即论文式的范围缩小,由一个论题改为多数问答题,则回答的内容,不致散漫空疏;而批分的标准,亦容易确定。
测验式的范围扩充正确的答案由一个改为多项,便可激起学生的思考作用,而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比如指出一个物体在各方面的用途,或用两个词造成几个有意义的语句。象这样的考试测验,目的不仅在于记忆的知识,而尤其在于运用思考的灵活性与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在这方面首先倡导的为吉尔福德对于智能的研究,提出测验学生思考的方向,有求同与求异的两途。
求同的思维,便是大家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或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求异的思维,便是每个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专长,而能表现独自的观点,引向创造性的途程。这种倡议,已引起不少心理学家的研究,对于智能的探测,影响到学习成绩的评定,不过直到现在,美国学校方面,虽有这样的理解,然而行之于实际,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在学校中的教学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同一的方向,是很容易的事情,编制测验要求学生选择同一的答案,是很方便的手段。因此,学生的思想,就在这样的教学指引下,与大家一致的模型中,铸成了整齐划一的产品。这是美国现行学校中的普遍现象。托兰斯在其对于儿童创造思维的探索研究中,发现儿童在求同与求异的测验成绩上相关不低。
然而在求异测验上最优的前10名,只有约1/3的学生在学业成绩的前列;而其余的2/3的优等生,都是求同测验上的分数最高者。这显示教师着重善于记忆的学生,而忽视思想丰富的学生。关于考察学生思想丰富与否的工具,固然还在初步尝试时期;可是学校教学中的忽视,乃是这种发展的一大障碍。
学生学习的成绩,所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在不同测验上亦显示不同的结果,具体地说来,便是着重求同思维的测验,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符合;而着重求异思维的测验,则与较新的启发式教学相适应。因为注入式的教学,便是教师传授知识,要学生接受后,保存在记忆中经久而不遗忘,着重求同思维的测验,便是勘察学生是否已经接纳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接纳了的知识,是否已经储存在记忆中;因此,注入式的教学法,与求同思维的测验,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启发式的教学便注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知识,以应用于多方面;而求异思维的测验,即是考察学生是否善于运用自己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思考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因此,启发式的教学与求异思维的测验,具有相得益彰的功能。根据克龙巴齐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在不同的测验上所显出的差异。
两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等,教师对一班采用注入式教学,而对另一班采用启发式教学,如此进行一学期之后,两班同受求同思维的测验,其结果两班的成绩相差不远;但后来又施以求异思维的测验,其结果则显示两班的差异相当大。换句话说,一班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成绩已提高,期中时接近于分;而另一班在注入式教学中,其最高成绩只在60分左右。
这种结果在教育上指出了几种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关系甚为密切。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便考察了教师教学的效果。考试与测验的方式,不仅具有勘测学习进度的作用,而且亦有甄别教师教学方法优劣的功能。求异思维的测验,在探测学生思考能力方面,较优于求同思维的测验。所以在教学上值得特别提倡应用。
学生思维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学的启发与促进。教师的教学,应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作用为主要目标;而获得知识,只是次要目标,因为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后,获得知识,至为容易;而且可将所获得的知识,灵活变化地运用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