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法国仅45天就宣布投降,罗斯福一
“法兰西输掉了一场战役,却赢得了整个战争”。二战时期的法国,一直是军迷圈中“喜闻乐见”的一个梗,很多朋友总是喜欢乳法(=辱法,谐音梗,主要针对法兰西二战光速投降开的玩笑),溯本追源是由于作为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在二战中“优异”的表现:仅仅40余天,法国就宣布投降(手动滑稽)。
但是,如果我们理智的看待二战时期的法国,我们就会发现,法国在二战中虽然丢了面子,却赢了里子。
战争伊始,几乎所有的法军将领都主张停战求和,只有以时任临时性准将军衔的戴高乐同志为代表的少数主战派一直坚持战斗,用生命和热忱捍卫着自由法国不落的荣光。
夏尔·戴高乐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在西线发动全面进攻,仅仅45天时间,当时雷诺政府的副总理贝当将军既牵头宣布法国投降,随后成立了傀儡政权“维希法国”,在这短短的45天里,法国军政两届的政要们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认为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我们应该投降;而身为国家总理的保罗·雷诺更是辞职不干,以此来推卸战败的责任,只有戴高乐将军此时还坚持战斗,只可惜他孤掌难鸣,在得知贝当代替雷诺接任总理并向纳粹德国议和后,戴高乐将军含泪离开法国,前往英国伦敦,开始了波折的“自由法国”之路。
亨利·菲利浦·贝当随着贝当政府与纳粹德国《法德停战协议》的签订,法国近三分之二的国土成为了“沦陷区”,而贝当政府则龟缩在法国南部地区,做起了傀儡政府,军人解除武装,平民丧失领导,强大的法国仿佛一夜之间“倾倒”。
此时国际社会上普遍主张放弃法国,尤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于法国的走向是悲观的,他评价法国是一个被瓜分的战败国,未来的走向只有等待战争结束,没必要投入无谓的军事力量和外交支持,此时的法兰西已经丧失了一流大国的地位。
然而戴高乐将军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怀使他坚信: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曾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兰西绝不可以沦为二流国家。
所以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在英国伦敦发表了著名的《告法国人民书》,这份反纳粹宣言也标志着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活动”正是开始。
但此时的罗斯福认为,法国已经不是曾经的法国,他不相信法国能够承担任何重大任务,法国战败了、投降了、屈服了,就失去了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
而戴高乐却始终坚持,法国在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一个一流大国,希望任何朋友都不要忘记这件事,并始终致力于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坚持自己领导的“流亡政府”才是法国,要求同盟国给予法国对等的社会地位,尤其是要求与美国进行平等对话,因为随着二战的发展,美国已经逐渐掌握了领导世界的话语权。
年,罗斯福与莫洛托夫在华盛顿进行秘密会谈的时候,就曾经提出战后由美、苏、英、中这四个人口总和超过10亿的国家组成联盟,取代现在松散的国际联盟来重建战后世界的秩序,其中没法国。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罗斯福甚至设想过在二战结束后,将法国北部的部分地区独立出来,连同比利时等国的部分地区,成立新的“瓦隆尼亚”国,这种公然肢解法国的政策遭到了英法的共同反对,后续罗斯福又以预防法国解放后内战为由,建议对法国进行军事占领,为了维护法国的独立和统一,戴高乐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
早在年9月就早向盟军坚持自由法国一定要参与诺曼底登陆行动,并与年6月3日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随着诺曼底登陆战的打响,美法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盟军在成立政府、货币发行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敲定的情况下就突然发动了战役。
诺曼底登陆戴高乐怒不可遏,下令撤回了随同盟军一同参战的名“法军”,并拒绝同艾森豪威尔一同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说,艾森豪威尔要求法国人民遵循盟军法令,戴高乐则呼吁法国人民跟随临时政府,面对罗斯福排挤打压法国的现状,戴高乐在年主动出访苏联并签订《法苏互助条约》,然而随后的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戴高乐仍然被拒之门外。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实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筹码。不过,因为法国在二战中并未伤筋动骨,所以战后迅速地恢复了实力,加上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欧洲事务越来越无法绕开法国。
随着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德国到后来罗斯福去世杜鲁门继位,法国在戴高乐将军的带领下逐渐走上了“复兴”之路,直到年4月28日旧金山会议上,法国终于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至此,戴高乐的“野望”终于逐渐实现,法兰西再一次回到了一流国家的席位上。
“输了面子,赢了里子”,这是法国二战的最好诠释,保留完好的海外殖民地,并未在战争中受损的法国海军,这些都成为法国战后迅速崛起的“王牌”。当然,戴高乐将军在法国的复兴之路上更是树立了里程碑一般的建树,无论是面对纳粹德国还是美国,都不曾退缩,这种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