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由来是什么

东汉公元68年,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永平十年(公元67年),释迦牟尼的弟子摄摩腾,竺法兰乘坐白马,驮载经书,到达了今天白马寺所在的地方,在此弘扬佛法,并建造了一座小庵。次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此兴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白马寺”这就是白马寺的起源。白马寺是一座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并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寺庙之一。

到了北魏时期,白马寺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公元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重建白马寺,并将其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寺庙。在这一时期,白马寺开始成为汉族佛教的中心,并吸引了许多僧人前来学习和弘扬佛法。

在随后的几个朝代中,白马寺得到了不断的扩建和改建。唐朝时期,白马寺被称为“释源”,曾经是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之一,被誉为“祖庭”。在这个时期,白马寺的规模非常庞大,建筑面积达到了亩,并且拥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在宋、元、明清时期,白马寺逐渐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尤其是在宋代,白马寺的规模达到了全盛时期,建筑群内有大量的佛殿、塔庙、钟鼓楼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然而,在明清时期,白马寺遭受了一系列的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摧残,许多建筑被毁,但是白马寺的僧人们一直努力修缮和保护寺庙,使其得以保存至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3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