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发展的迟缓,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国内

引言

19世纪最后三十年,法国工业总产量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显著的是北部煤矿工业和纺织工业。生产集中的趋势也开始出现:年,在龙维组成了冶金辛迪加;里尔区的六个最大纺织工厂集中了全区半数的机器装备。

经济发展的滞缓

但是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和集中程度远远落后于德、美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它在世界工业产量所占的比重从第二位退到第四位。年,法国的铣铁产量只有二百七十万吨,钢的产量只有五十六万吨,而同年德国的铣铁产量已达八百五十万吨,钢六百六十万吨。绝大多数的法国工业仍掌握在雇用一百个工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主手中。机器制造业特别落后,-年,进口机器数量增加了二倍左右。只有奢侈品工业法国仍占优势。

许多因素影响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普法战争使法国损失二百亿法郎(包括赔款在内),丧失铁矿蕴藏量极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矿贫乏;机器设备陈旧。农业的分散落后和资本的大量输出特别影响到工业的发展。

法国的农业人口到19世纪末仍占总人口的60%以上。年,耕种五公顷以下的四百万农户(占全部农户71%)只有六百五十万公顷土地,而八十五万大农和富农却占有三千六百八十万公顷。19世纪末,小农抵押借款的数额增加到二百五十亿法郎。大批破产农民变为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的分散性阻碍农业机器和农艺科学的广泛应用,影响工业的发展。

在70-90年代的全欧农业危机打击下,谷物大量减产。法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也落后于其他国家。-年,德国人口增加一千五百万人,而法国只增加二百万人。法国有充足的资金来更换工业中陈旧的技术装备,但是银行家宁愿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国外。法国银行资本的集中比其他国家更早。

19世纪末,少数大银行一-法兰西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国家贴现银行、信贷总公司等头一掌握全国70%的存款。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进一步结合起来,许多大银行家兼任企业公司的董事。年,几个大银行的巨头控制了六十个冶金公司、煤矿公司、铁路公司的管理机构。金融市场全部由少数银行控制,它们掌握国家的财政和工业命脉。

法国银行资本的主要投资方向不在国内,而在国外。19世纪末,国外投资总额已达二百七十至二百八十亿法郎,三倍于投在本国的资本。70-90年代,法国以大量资本投入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南美洲的煤矿、铁路等企业,但更主要的投资方式是高利贷的国家贷款。国家贷款是法国外交斗争的一种手段,法国通过向俄国贷款(年达七十亿法郎),密切了和俄国的经济联系,终于和沙俄建立同盟。

法国资本家也向德国工业家和奥匈帝国贷款。资本家从资本输出中获得巨额利润,其中一部分落到有力购买股票公债的中小资产阶级手中,因而形成广大的食利阶层。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帝国,但它很少把资金投到殖民地工业中去。它剥削殖民地的主要方式是垄断贸易、廉价收购原料、征税等。

争取共和制的斗争

从年到年,法国一直处在动荡的局面中。梯也尔反动政的军事法庭继续审讯、流放、处决巴黎公社革命的领袖和参加者,三十九个省处于戒严状态;德国占领军还驻在法国;国家体制问题还未最后解决,各派保王党人包括正统派、奥尔良派和波拿巴分子公开图谋复辟。

年8月,国民议会获得制定宪法的权力,并选举梯也尔为共和国总统。梯也尔政府发行巨额公债,提前向德国偿还赔款,德国占领军在年撤退。梯也尔推行普遍强迫兵役制,加强国防,伺机“仇”。资产阶级共和派虽然反对复辟,但他们在国民议会中占少数。梯也尔自称是“老保王派”,也想复辟,但认为时机未到,主张建立一个保守的共和国,即所谓“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保王党人因而对他不满,年5月将他赶下台去。新当选的总统是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反动军人麦克马洪。

当时绝大多数法国工人、农民甚至士兵都拥护共和制,反对复辟。资产阶级惧怕复辟将导致新的革命,因此也赞成维持共和制。但在讨论宪法草案时,国家体制问题并未明确提出来,只是在讨论关于总统选举条文时,有人提出修正案,其中加入了“共和国”字样。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修正案,共和制得到默认。直到年,才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年宪法是君主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妥协的产物,是一部反民主的宪法。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总统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有权解散众议院。参议院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九年,三年改选三分之一,当选者必须超过四十岁。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名义上由普选产生,实际上有财产资格与居住时期的限制,妇女、服军役者、在殖民地的法国公民等都被剥夺选举权。在年众议院选举中,共和主义者取得多数,温和派西蒙组成内阁。年5月,麦克马洪总统企图建立军事独裁,强迫西蒙内阁辞职,另组保王派内阁。当众议院提出抗议时,总统竟解散众议院,宣布重新选举。在年的选举中,由于法国工人、农民坚决支持共和派,反对任何复辟的企图,共和派再一次得到胜利。

麦克马洪不得不于年辞职,温和派格雷维继任总统。恩格斯把第三共和国形容为“没有皇帝的帝国”。他对于法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君主复辟的斗争中所表现的政治觉悟和农民政治态度的转变,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共和国的建立为工人阶级今后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法国工人党的成立

巴黎公社失败后,工人运动一度低落,但是社会主义并没有象梯也尔所诅咒的那样“长此休矣”。相反,经过短短五年的时间,法国社会主义者又重整旗鼓,利用共和国的条件,积极展开活动。共和政府并没有改善法国工人的生活,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仍在十至十二小时以上。直到90年代初,法国还不存在任何劳工保护法。

70年代下半期,从流放地回来的儒尔·盖德(-年)和他的战友、马克思的女婿保罗·拉法格(-年),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和年两次工人代表大会上,他们对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斗争,最后,他们的集产主义原则,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必须积极参加政治斗争的策略,取得了多数人的拥护。在年马赛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成立工人政党和制定党纲的决议。

工人党党纲是在马克思亲自指导下制定的,马克思还为党纲写了总纲部分。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在总纲中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剥夺资产阶级并由社会掌握生产资料的必要性,这个目标只有在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革命的斗争才能实现。

工人党是法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法国阶级斗争新阶段的开始。

工人党成立之初还不是统一的,它包含一些布朗基主义者,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时党内的主要危险是来自以布鲁斯和马龙为首的机会主义分子,他们拒绝党纲中规定的目标,主张只提出一些在当时情况下可能争得的要求,因此称为“可能派”。在党的组织原则上,他们要求每个地方组织有权修改党纲,使它“适应”当地的情况,这就等于取消党的组织。在年圣·德田的党代表大会上,可能派竟提出修改党纲总纲部分的叫嚣。二十三个盖德派的代表坚决反对,并退出会场,单独召开大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支持盖德派对可能派的原则性的斗争。恩格斯在论及工人党这次分裂事件时指出:“无产阶级的发展,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离不开内部斗争的,而法国现在才是第一次建立工人政党,当然不会例外。·····在可能团结一致的时候,团结一致是极好的事,但还有比团结一致更宝贵的东西。”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工人党领导人在策略上缺乏灵活性,在一些问题上有宗派主义倾向,不善于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革命力量。

盖德派在80年代基本上采取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他们一面和可能派决裂,一面在工会中和无政府主义者展开斗争,积极领导工人争取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年1月,德加兹维尔矿区发生大罢工,工人反对矿主压低工资和用实物工资制剥削工人。政府派兵镇压,武装占领矿区。

盖德和拉法格积极投入保卫德加兹维尔矿工的斗争,在报刊上揭露资本家的谎言。为此,他们被诬告“唆使屠杀”,但他们利用法庭继续进行揭露和斗争。法庭因缺乏证据,最后不得不宣布他们无罪。当这次事件发生期间,众议院中第一次出现为工人利益辩护的工人代表。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70-80年代共和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麦克马洪建立独裁的阴谋失败后,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掌握了政权。共和主义者在对保王派斗争时是一致的;但当复辟威胁消失之后,他们就各按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分裂为温和派和激进派。首先执政的是和大资产阶级有密切联系的温和派。

温和派把政府迁回巴黎,规定7月14日为国庆日,“马赛曲”为国歌,重申保证资产阶级民主权利,推行非宗教的义务教育。他们在上台以前还作了许多漂亮的诺言:废除参议院、政教分离、推行累进所得税等。执政以后,他们的诺言并没有兑现,只实行了一些不能再拖延的改革。在工人运动已经恢复并壮大起来的时候,和派才在年宣布赦免巴黎公社参加者,允许流放者回国;年,颁布工会组织合法化的法令。

温和派为满足大资产阶级的掠夺欲,加紧殖民扩张。列宁指出:“在法国恰好是财政资本特别迅速的发展(这时工业资本在衰退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引起了特别加紧地推行兼并政策(殖民政策),这并不是偶然的。”年,温和派费里内阁捏造口实,硬说突尼斯威胁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地位,武装占领突尼斯;80年代,又向非洲其他地区进行殖民侵略。在印度支那半岛,法国企图完全占领越南,遭到越南和中国人民的联合打击。

年,法国侵略军在谅山溃败。人民愤怒地抗议政府的侵略政策。工人党领导者盖德揭露统治阶级沙文主义宣传的实质,宣布只有工人党,革命的政党不会“被什么“民族威信”、“国旗尊严”等骗人词句所阻挡,奋起反对一切征服的思”。法军在谅山溃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在广大人民的反对下,温和派费里内阁垮台,激进派继起执政。

激进派是资产阶级共和主义者的左翼,年在克里蒙梭领导下正式组党。它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激进派利用人民群众对温和派的不满,重复温和派从前提出的一些改革诺言,骗取选票,以加强在众议院中的地位。激进派口头上反对温和派的殖民侵略政策,理由是这样会分散法国的军事、财政力量,拖延向德国“报复”的时间。但是激进派在短期执政期间已暴露它的反动面目。

它继续对越南的残酷战争,最后把越南变为“保护国”。布朗热事件,共和政府不得人心的政策给最反动的势力即军人、保王党人、天主教教权派造成夺取政权的机会。-年,发生布朗热阴谋政变事件。布朗热是政治冒险家,曾在温和派内阁中任陆军部长。他在活动初期表示拥护民主,提出修改宪法,对德“复仇”,恢复阿尔萨斯和洛林失地等煽惑性口号。他得到激进派的支持,和复辟分子也有勾结。在年巴黎的补选中,他骗得了二十四万票。

他的党羽等候他举行军事政变。这时共和主义者才惊慌起来,展开反对布朗热、保卫共和国的活动。政府决定逮捕布朗热,他畏罪逃出国外自杀。

工人党起初没有认清布朗热运动的反动性和它的危害。盖德认为布朗热和当权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是一丘之貉,“在鼠疫与霍乱之间没有可以选择的”。拉法格甚至误认布朗热运动是群众运动,想利用它来反对当权派。深刻了解法国社会历史的恩格斯,在布朗热事件发生后就向拉法格指出:布朗热运动不是一个真正的群众运动,而是一个“混乱的、庸俗的、本质上是沙文主义的运动”,它是由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满引起的。

工人阶级应提出既反对布朗热、又反对共和派的口号。恩格斯还揭露布朗热是“假的英雄、假的将军、假的一切”,预言布朗热的失败将为法国的阶级斗争扫清场地。在恩格斯的引导下,拉法格最后也转变到正确的立场上来。

90年代工人运动的高涨和机会主义的滋长

90年代初,法国工人受到工业衰落的影响,生活日益恶化,积极展开反资本主义的斗争。年7月14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的新胜利。年5月1日,法国工人不顾资产阶级的威胁和迫害,以罢工示威来庆祝工人阶级自己的第一个节日,获得巨大的胜利。在这次胜利的鼓舞下,工人党以更大的热情来筹备年的庆祝。

资产阶级惊慌失措,政府在年“五一”节前夕集结军队和宪警,准备向和平人民挑衅。工人党派拉法格到法国北部毛纺织中心佛尔米城进行宣传组织。在“五一”节示威游行时,统治者的凶相毕露,竟对佛尔米的和平示威者开枪,工人九人被打死,三十多人受伤。

屠杀发生后,政府拒绝调查。拉法格被捕,并被判监禁一年。法国和国际工人阶级热情地支援佛尔米的受难者。这时正值众议院补选,里尔的工人决定提名拉法格为他们的候选人。拉法格从狱中写信给里尔工人,号召他们把这次选举看作一次审讯,来审判资产阶级共和国,审判资本主义社会。在选举中,拉法格击败了资产阶级候选人,当选为议员。政府不得不将他释放。

在年众议院选举中,许多工人党党员包括盖德在内,都当选为议员。这时在众议院议员中已有十二人属工人党,十二人属其他社会主义派别;还有二十五人自称独立社会主义者的议员,他们刚从激进党分裂出来,看到工人斗争的初步胜利,立即转到社会主义方面来。独立社会主义者的领袖中有资产阶级律师米勒兰和历史学家饶勒斯。米勒兰是政治野心家,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他投向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工人运动。饶勒斯始终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抱着阶级合作、和平过渡的幻想参加社会主义运动。

盖德派被选举的胜利冲昏头脑,居然无原则地和这些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者”结成议会党团。恩格斯严厉地谴责盖德派的路线错误。年,工人党为了争取农民的选票,制定南特“土地纲领”,表示要维护小农私有制,甚至保护剥削雇工的富农,这就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恩格斯为了纠正盖德派的错误,写了《法德农民问题》(年),指出社会主义者应该首先维护农业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要向小农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们的破产是不可避免的。

恩格斯还提出社会主义者在取得政权后应立即剥夺大农,并通过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来解决农民问题。《法德农民问题》光辉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盖德过高估计议会斗争的作用,日益脱离工人群众。他的机会主义路线给无政府主义者造成了机会。无政府主义者宣传经济总罢工和“直接行动”的思想,反对政治斗争,反对工人政党对工会的领导。

在年组成的全国总工会中,无政府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夺取了领导权,排挤了盖德派,把工会引向错误的道路。德雷福斯案件和米勒兰的叛变19世纪90年代,在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的威胁下,大资产阶级政府走向公开的反动。统治阶级越来越腐化。-年,巴拿马运河公司的舞弊案被揭发,许多政府要人被控告接受公司贿赂。-年,政府借口无政府主义者暗杀总统的活动,颁布一系列限制民主自由的镇压法令。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准备对德国的“复仇”战争,法国于-年和沙俄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在非洲,法国继续进行殖民扩张。年,强占马达加斯加岛;年,在东苏丹的侵略活动几乎引起和英国的冲突。由于法国积极扩军备战,到90年代末,军队增加到六十万人,比70年代增多三分之一;军费也随之增长。社会上最反动的势力又开始抬头。

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奋起为保卫民主、反对政府的沙文主义政策而斗争。这一斗争在19世纪末援救德雷福斯运动中达到空前尖锐的程度。德雷福斯是犹太人,法国陆军部的一个尉官。年,军部发现有法国军官把军事秘密文件卖给德国驻法武官。德雷福斯被诬告进行间谍活动,判处终身监禁。反动军官和沙文主义者借此掀起反犹运动,宣传对德战争,企图把人民的注意力引离国内的阶级斗争。几年以后,真正的罪犯被发现,但是政府不愿公布真相,拒绝重审案件。

德雷福斯案件集中地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站在反德雷福斯阵营的是一小撮最反动的分子一一军人、保王分子、教权派,他们甚至企图举行政变,推翻共和国。但法国绝大多数人站在德雷福斯一边,掀起广泛的援救德雷福斯运动。著名文学家左拉、法朗士等都积极投入这一运动。左拉写了一封致总统的公开信一“我控诉!”为德雷福斯伸冤。在声势浩大的民主力量面前,政府不得不改变手法。年6月,内阁改组,由瓦尔德·卢梭出任总理。新阁收罗最反动的军人、巴黎公社刽子手加里费担任陆军部长,同时收买独立社会主义者米勒兰担任工商部长。政府宣布德雷福斯无罪,但是丝毫也没有处分陆军部的反动集团。

德雷福斯案件以法国民主力量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次胜利并不彻底。工人党没有出来领导这次运动。盖德从宗派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德雷福斯案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它不感兴趣。饶勒斯虽然积极参加斗争,但把力量完全放在保卫共和国上面。其实当时共和国并没有受到重大的威胁,他错过利用这次政治危机来充分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腐朽和政府的反动政策。这样,资产阶级反动政客得以用狡猾的政治手腕摆脱德雷福斯案件所引起的国内政治危机。

米勒兰的入阁彻底暴露了他的叛徒面目,法国工人运动公开分裂。以饶勒斯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形成“入阁派”。他们从阶级调和的错误观点出发,坚决支持米勒兰的叛卖行动,把米勒兰的入阁看成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阁员可以自上而下提出一些改良的措施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样可以逐渐改变资产阶级政权的性质,从而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党内的另一些成员形成“反入阁派”。他们正确地指出,米勒兰入阁是背叛行为,社会主义者参加资产阶级内阁只会危害社会主义事业。他们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只可能有阶级斗争,不可能有阶级合作。

米勒兰入阁后,以些微的改良欺骗工人,企图麻痹工人阶级斗争的意志。由于瓦尔德·卢梭内阁继续采取对内镇压工人、对外侵略的政策,“社会主义”阁员也就分担了这种反动政策的责任,从而败坏了社会主义者在工人中的声誉。米勒兰的人阁证明饶勒斯的和平过渡的幻想是一条死胡同。

结语

米勒兰的叛变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尖锐化的一种表现,是过渡到帝国主义时期法国垄断资产阶级政策的产物。“米勒兰主义”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国际修正主义的变种,列宁称它为“实践的伯恩施坦主义”。米勒兰事件引起国际工人运动中一场激烈的争论,是对一切社会主义者的严重考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