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特派一份写给传统媒体的情书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如果你不熟悉电影《法兰西特派》,那么或许对前几期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略有印象。这两者的风格如此相像,显然是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作品。

由于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对于本片我并没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但不可否认的是,导演依旧给我带来了一场感官上的奇幻体验。

单元式叙事风格,环环相扣

整部影片讲述了20世纪,在法国一个叫“无聊至极”的小镇上,杂志编辑小阿瑟·霍维茨将旅行系列专栏转型为《法兰西特派》,他集结了当时最优秀的驻外记者,组成自己的团队,每周报道国际政治时事、通俗艺术,以及各种人们感兴趣的故事。

如何介绍一个20世纪巴黎的美国报社,这是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无论是从历史、人文还是民俗,都需要花费不小的工夫,然而巧妙地是,导演从三个小故事切入,展示了这个报社所涉及之广、角度之奇。

单元式的叙事方式其实在文学和影视中并不少见。

很多小说和电影就曾用过这种方法来讲述,看似毫无联系的几个小方块,组合在一起,就是整个故事的完整拼图。然而虽然故事不同,但他始终围绕着一个不变的主题,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组合方式。

三个故事分别是:《具象的杰作》、《修订宣言》、《警察局长的私人餐厅》,被判终生监禁的艺术家为看守缪斯作画,艺术经销商买下他的画,并且大肆炒作,从而引发巨大轰动。

革命学生们以自由为目标而奋斗,并在“五月的事件:一本巴黎笔记本”的启发下,撰写了两篇文章。

奈斯卡菲中尉是警界的烹饪高手,一次偶然机会,他成功破获了一起绑架案。

每一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或数个权力机关展开:监狱/画廊,学院/广场,以及警局。每一个长镜头则由无数小的细节构建出精妙的社会结构,这是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也是时代与人类的关系。

色彩、画幅、静态画面,保持一贯风格

导演的风格其实已经十分明显了,形成格调,是一种超高的艺术修养。

在影片的展示过程中,导演以一位旅行记者的视觉来展示报社所处的社会环境:无聊镇。无论什么时候,这位记者都不曾离开脚下的自行车,十分符合影片荒诞的基调。

整部电影都在黑白和彩色之间时不时地切换。黑色的部分是整饬的,彩色的部分是明媚而冶艳的。一个非常惊艳的色彩运用的例子:画家和模特的互动出现在黑白镜头中。

当两人离开房间,随着钥匙扭动关闭房门的清脆声音,画面瞬间从黑白转换成彩色。声音和色彩打了个出乎意料而严丝合缝的配合,同时让你思忖,黑白和彩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而近乎正方形的画幅比,让你不得不将自己的视线聚焦在屏幕中间,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2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