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对德意志
治愈白癜风费用 http://www.victroncapital.com/m/导语: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我作为一个爱逃课法国小孩。而老师作为一名法语老师,为孩子们以及那些得知消息后,因为不识字而赶来上课的法国老人们,认真上完了孩子和老人们的最后一节一节法语课。下课铃响了,老师大手一挥,法兰西万岁被印刷在了黑板上,便让我们下课了。而在外面,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本故事叙述的是年普法战争结束后,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发生的故事。原因是因为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王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而且大量的法军从战斗序列中消失。随后革命中成立的法兰西共和国与普鲁士王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物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还有巨额的赔偿一并给普鲁士王国。而普鲁士王国则借助这块关键的地区,成功将邦国和法国隔离开来,彻底解决了国内邦国离心倾向严重的问题,填补了宪法漏洞。不久之后,在普鲁士王国的领导之下,威廉正式在凡尔赛宫坐在了权力的象征的宝座上。通过联合周围一众邦国,他得以组建德意志帝国。图一《最后一课》插图非亲非故所谓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法兰克帝国分裂。公元年,随着帝国国王驾崩,三个孙子将整个帝国分成了三个王国,也就是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而洛林地区,则是中东法兰克王国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然而,这种类似于西汉推恩令的行为也加剧了王国自身内部的分裂。图二《凡尔赛条约》后的三国随后,在中欧地区,数百个大小强弱不一的邦国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抱团取暖,组建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当时欧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之一。而且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当中也出现了千古一帝,比如说腓特烈一世大帝,也就是巴巴罗萨。而战争狂人希特勒将自己进攻苏联的计划命名为巴巴罗萨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像腓特烈大帝一样,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也展现他对腓特烈一世的敬仰。但是,看似强盛的背后,其实暗藏危机。作为一个邦联制的国家,对国家的掌控能力却非常的弱。帝国皇帝不仅不能管理各个邦国的事务,甚至连邦国之间的战争都无法阻止。虽然此时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是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但毕竟普鲁士王国不是神圣罗马帝国。而且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阿尔萨斯和洛林长期在法兰西文化的影响之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曾在勃良第公国的统治之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却处处提防着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原因。图三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语言地区分布帝国统一的牺牲品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帝国军队将大半个欧洲直接或者间接纳入自己的版图当中。而神圣罗马帝国也被成功肢解了。而随着拿破仑的倒台,法兰西帝国的分崩离析。原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众邦国们也终于摆脱了法兰西帝国的控制。但是,发源于法兰西的民主共和思想却以《拿破仑法典》的形式,传遍了整个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还有民族主义者都跃跃欲试,想要在欧洲旧势力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崭新的国家。图四神圣罗马国徽年,德意志地区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统一运动。人们涌上大街,挥舞着黑红黄三色旗,给予统治阶级压力。但事实上,大多数前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都不愿意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自己作为邦国的国君,如果接受了普鲁士公国的建议,自己就会失去权力,地位也会下降。这无疑是大多数贵族不愿看到的。甚至连迫于压力,召开制宪会议的威廉四世也不愿意。毕竟,一旦君主立宪制国家真的建立起来了,自己就和英国国王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元首罢了。两次工业革命对于整个国家的进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帝国更是领先英法完成,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欧洲强国。国内的资产阶级也借此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组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成为了德意志以及周围邦国的共同诉求。而社会压力与日俱增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了。这个时候,铁血宰相——俾斯麦上台了。虽然在国际上,俾斯麦所领导的德意志帝国所向披靡,对外频频发动战争,先后打败了周围的一众对手,极大的扩张帝国的版图,但在国内,矛盾依然严重。年,德意志帝国的第一部宪法正式生效。宪法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写的:一旦帝国的领土遭到了他国的入侵,帝国境内的各个邦国必须加入战争。但在宪法中,有一条漏洞,那就是帝国领土的定义。图五德意志帝国的宣传画南部三国: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并不包括在内。如果法国发动战争,入侵这三个邦国,那么按照宪法,其他邦国是可以不用参加战争的。这种国家体系和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拱卫周天子非常的相似。但区别在于,德意志帝国中,普鲁士王国领土面积最大,实力最强,能够保证帝国的相对稳定与统一。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宪法潜在的问题,就得要建立缓冲区,彻底将南部三国和法国隔离开来。于是,在普法战争结束后,德意志帝国获得了这块地区,也成功达成了目的,但就和当时德意志帝国的国策来说,这是完全相悖的。毕竟,德国处在欧洲的十字路口,四通八达的同时,也让德意志帝国一直受到两线作战的威胁。图六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时期,德意志帝国一直谨慎行事,尽量和欧洲老牌强国交好,避免与英法俄产生矛盾,尤其是要消除这些国家结盟的可能性。但为了保证帝国的统一,而发动战争,也让德意志帝国不得不和法兰西共和国交恶。但从整体上来看,宰相俾斯麦的巧妙安排,为德意志帝国迎来了几十年安全的发展环境。但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结语:随着德意志帝国的扩张与俾斯麦宰相的下台,德意志帝国的狼子野心展露无遗,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与老牌强国的竞争当中。年,一战随着巴黎和会的结束以及条约的签订而正式结束。德皇也在革命浪潮当中被迫下台。法国重新夺回阿尔萨斯洛林,魏玛共和国在废墟中成立。作为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领袖,俾斯麦或许没有想到,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大业,竟然只存在了短短数十年。如果德皇知道一战的后果,会不会联合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一起发动战争呢?从本质上来讲,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欧洲大陆上新兴的强国与老牌强国之间的较量。看似德国将整个欧洲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但其实是众列强在玩弄德意志帝国罢了。
上一篇文章: 欧洲千古一帝三个孙子瓜分他的王国,如今变 下一篇文章: 欧洲四大公国,哪个地位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32.html